• 2020-06-01 19:05:05
  • 阅读(5893)
  • 评论(10)
  • 新华社上海6月1日电(记者许晓青 孙丽萍)文学界和科普界1日在上海市龙华殡仪馆送行著名作家叶永烈。

    叶永烈生于1940年,浙江温州人,1963年结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早年从事科普、科幻创造。从20世纪80年代起,叶永烈逐渐转入纪实文学和长篇小说创造。1987年至2000年,叶永烈担任上海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2020年5月15日,叶永烈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80岁。叶老驾鹤的音讯令文学界和科普界沉痛不已。

    改革开放初期昆山微信小程序开发,叶永烈的科幻小说《小灵通周游未来》出书,影响了几代青少年读者。他为人们的想象力"翻开一扇窗",不少读者遭到启示,后来走上文学或科普工作岗位。与叶永烈熟悉的作家、修改、记者、科普工作者以及读者等近200人参与吊唁活动。

    在一面由绿色植物组成的留念墙前,前来送行的人们将对叶老的无尽怀念写在一枚枚小书签上,悬挂起来,寄予哀思。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付昌义写道:"人世再无小灵通,若遇难题该问谁?"

    叶永烈长子叶舟说,即便在最困难的年月,父亲从未抛弃对写作工作的寻求。家人回想,20世纪80年代初,叶永烈还蜗居在上海一间十多平方米的陋室里写作,三伏天热得他有时上身只穿汗背心。生怕自己的汗水滴在稿纸上,他用毛巾裹住手臂,才干坚持写作。

    2017年出书的《叶永烈科普全集》共28卷,1400多万字,加上他后半生努力的纪实文学等创造,叶永烈共留下超越3500万字的各类著作。他的著作还被翻译成英语、俄语、日语等十多种文字。

    叶永烈生前曾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期望,就在于未来这一代。应该让孩子们从小喜爱科学、酷爱科学,让孩子们从小就赋有梦想。"

    在悼念典礼上,每位参与送行者均收到一条红领巾,以示留念。这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的标志,也是叶永烈生前经过写作关爱青少年生长的一个标志。一些读者在网上留言,叶老尽管走了,但他留下的著作就像一粒粒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开花。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12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