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5-19 18:10:07
  • 阅读(6715)
  • 评论(9)
  • 中新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 高凯)5月18日晚,作为国家大剧院"声如夏花"系列线上表演中的特别策划,"美妙的调和:国家大剧院2020国际博物馆日主题音乐会"拉开帷幕。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在本场音乐会中,艺术家们和导赏嘉宾走进了大剧院舞台之外的"瑰宝"空间,在阔别了数月的展厅中,带领观众在百余件展品中畅游音乐海洋。

    在当晚音乐会的上半场,钢琴家盛原在大剧院的东展览厅里演奏了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高平的《杂感No.1》及德彪西《意象集》卷二的三首著作。其间,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运用的是大剧院院藏的羽管键琴。

    "美妙的调和:国家大剧院2020国际博物馆日主题音乐会"奏响。甘源 摄

    下半场,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在小剧场前厅出现了《葡萄园夜曲》《苏丽珂》《船歌》《当咱们年轻时》等曲目。前厅里的《和声——国家大剧院院藏精品展日本AV女优》从一万余件套院藏品中精选出的二十余件绘画和雕塑著作,无论是具象写实的人物、景色,亦或是抽象类著作,咱们都能在这些视觉艺术类著作中感受到音乐中的节奏与律动,这也与今日的音乐会相辅相成。不同艺术类别之间的"和声"引发通感,传递共识,到达一种"美妙的调和"。

    在本场音乐会开端之前,曾在闻名节目《档案》中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主持人谭江海与我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心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闻名我国音乐史学家、音乐考古学家王子初对谈沟通,共享展览背面的故事,对这场展览中的音乐会进行导赏,一起走进今晚的博物馆之夜。范迪安院长介绍了小剧场前厅的《和声——国家大剧院院藏精品展》,并高度认可大剧院在艺术保藏和展览的尽力和奉献:"大剧院坚持了十多年,十分不容易。比较国际上闻名的剧院,大剧院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到达这样的一个保藏规划和水准,实践是走在了国际的前列。她为我国视觉艺术的开展供给了新的殿堂,也为国家艺术保藏打造了新的家乡,而关于广阔大众来说,更是奉献了视觉艺术欣赏、认知、对话、沟通的新的空间。现在,走进国家大剧院,未进剧场,先看展览,未近舞台,先赏美术,已成为常态。"

    音乐考古学家王子初则对东展厅的《皖乐徽声——安徽音乐戏剧文物展》进行了导赏,并对其间重量级文物如新石器时期的陶埙、春秋时期的龙虎纹鼓座、宋代的青白釉仙人吹笙壶及女伎乐木俑等进行解说。他表明:"文明融合无时无刻不在发作,在展览中,咱们可以看到演奏古琴的‘胡人’形象,看到跟从释教从印度远道而来的美音鸟‘迦陵频伽’,这些都鉴证着多元文明因沟通而散发出的无限魅力,文明因沟通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厚。"(完)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33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