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5-03 19:00:11
  • 阅读(9525)
  • 评论(15)
  • 嘿,快来!有张奥秘的"3D藏宝图"……

    经过3个多月的开掘,再次出土文物10000余件,其间重要文物2000件;初次在国内发现世子金宝什物——重达16斤的"蜀世子宝"金印。4月29日,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第三期考古的丰硕成果后,再次令人瞩目。

    但是不为人知的是,作为一次水下考古开掘,怎么"看"清水下地势,确认文物的方位却是一项簇新的技能难题。记者2日从电子科技大学得悉,由该校与中国地质查询局成都中心等多家单位组成的联合勘探团队(以下简称联合勘探队),从上一年11月20日起历时70多天,经过"水下CT"的办法,成功制作出了掩盖70多万平方米的"江口沉银"全域"藏宝概要图",为此次考古作业供给支撑。

    "3D藏宝图"掩盖70多万平方米

    包含"江口沉银"遗址区域

    与限定在某个区域内的墓葬、遗址考古不同,"江口沉银"特别好孕在线的水下古战场遗址考古中,宽广的掩盖区域、水下的特别环境,都为开掘作业带来难题。

    自"江口沉银"考古作业发动以来,早在2017年和2018年,联合勘探队就先后两次助力江口考古勘探。特别在2018年的"江口沉银"遗址第二期考古开掘中,该勘探团队就制作出了一幅掩盖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3D藏宝图"。

    "所谓‘3D藏宝图’并非是一张常见的平面地图,而是根据多种电子信息勘探手法制作的考古区三维归纳扫描印象,它可为河道精确认位供给科学根据。"团队技能负责人、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周军说。

    在前两次水下勘探的技能堆集和作业经历的根底上,此次第三期的水下归纳勘探作业掩盖了包含岷江主干道、上游正南江与府南河在内的简直整个"江口沉银"遗址区。勘探区域北至府南河的府河大桥邻近,南至岷江主河道的岷江大桥邻近,掩盖面积约70多万平方米,是第二期勘探面积的7倍多。

    此外,在本期勘探作业中,团队还根据研讨目标的标准差异,设置了不同的测线距离。其间,在第三期围堰区外围选用50米左右的线距离,完成了全区河槽基岩的三维形状勘探与建模,获得了全区的河道特征概要图。

    特别针对在第三期的考古开掘区,科研人员还选用10米距离安置水上电法勘探作业,完成了文物富集有利区段的精细结构勘探。"在有利于文物富集的要点区段,使用高密度安置(2米距离)的频率域电磁剖面法与地磁法展开了金属文物的无损检测作业,经过电磁与地磁的呼应特征剖析,为后续的考古开掘供给了判别根据。"周军说。

    精准定位"沉银有利储集区"

    尽管完成了70多万平方米的"水下CT",但要找到广袤河道中零星散布要点文物会集在哪个区域,其技能难度不亚于当下热映电视剧《龙岭迷窟》中"上观天星、下审地脉"的"摸金倒斗"。

    但是与虚拟文学作品不同,此次水下归纳勘探中,联合勘探团队则依托多项"黑科技"完成了实际版的"观星定位",证明了"沉银有利储集区"的估测。

    "江口沉银遗址的水文环境杂乱,单件文物几许尺度较小,且埋藏于水下的卵石层中,散布零星、规则杂乱。因而,团队在前两次勘探中就立异性地提出,要着力勘探河槽基岩结构、研讨文物散布规则、寻觅‘沉银有利储集区’。"周军说。

    早在2018年的"江口沉银"遗址第二期考古勘探中,该团队就现已确认了"沉银"遗址区一部分河道基岩的结构特征和深泓线(又称溪线,即沿河流方向最大水深处的连线,沿此线的剖面为河流的纵剖面)散布的精确方位。

    在70多天的三期水下勘探作业中,研讨人员一边观测和收集各种数据,一边剖析和处理相关材料。跟着全体勘探作业的推动,掩盖整个"沉银遗址区"的河槽基岩结构"概要图"不断得到完善,使"瑰宝信息概要图"的奥秘面纱被渐渐揭开。

    "这为将来的科学数据剖析和考古作业奠定了杰出的研讨根底,其间也包含了本期考古开掘中的‘沉银有利储集区’。"周军举例说,经过水上电阻率成像法,团队找到了一处倒坡结构特征极为显着的区域,并判别这里是一个重要的"沉银有利储集区"。一起,进一步用频率域电磁法和高精度磁法勘探,佐证了该区域在第三期考古开掘作业中的重要含义。"本期考古开掘围堰的区域与河道基岩中的‘倒坡结构’联系非常严密。尔后的文物出土状况,进一步印证了团队的判别,即关于‘沉银有利储集区’的估测是正确的。"他说。

    "电子信息+"演绎今世"分金定穴"

    关于周军和团队成员而言,持续跟进"江口沉银"水下考古勘探项目,不断地在水下勘探范畴堆集技能和经历,使他们不断获得新的研讨成果,达到了新的研讨高度。

    周军说,团队最大的收成是摸清了水下文物富集的规则,获取了很多与古代地理环境特征有关的勘探材料,这是未来持续深入展开考古和勘探研讨的根底。

    "在地质查询转型晋级的过程中,江口沉银科学考古勘探是地质查询作业实行公益性责任的必定要求。"中国地质查询局成都地质查询中心主任李文昌说,在这次查询中,团队把地质查询中的多源地球物理信息处理解说办法应用到科学考古中,拓宽了兼职赚钱APP地球科学的研讨范畴,一起也表现了服务于社会公益性作业的天然责任。

    "内陆浅水域的勘探作业有它的特别性,面临杂乱的两栖作业环境,咱们选用了新的研讨思路和办法技能,这些新思路和办法技能在相似环境中的地下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学习含义与推行价值。"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胡光岷说,未来团队将进一步总结经历,创始"电子信息+考古"的新局面,让"给大地做CT"变得愈加简略高效。

    王晓刚 陈振鹏 科技日报记者 盛利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14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