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免更新
新华网北京8月10日电(于子茹)公车私用一直以来都是公车办理作业中的难题,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并形成糟蹋。近年来,为了办理公车私用乱象,国家和各地区连续施行多种措施与方法。
第一招:削减公车数量
党政机关装备公事用车本来是为了保证正常的公事出行,但多年来超编制、超标准装备等“车轮上”的铺张糟蹋问题严峻,车辆装备规模过大、运转办理本钱偏高、公车私用等问题日益突出,饱尝诟病。
为了办理“车轮上的糟蹋”,2014年7月,中办、国办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公事用车准则变革的辅导定见》和《中心和国家机关公事用车准则变革方案》,要求撤销一般公事用车,一般公事出行实施社会化供给并适度补助交通费用,从严装备定向28商机网化保证的公事用车。
这两个文件的发布也意味着,公事用车准则变革正式发动。
揭露报导显现,到2017年,已有29个省份基本完结公车变革作业。当地公车变革作业已转入完善准则体系、树立长效机制、继续稳固车改效果的深化阶段。
在公车变革的推进下,全国各地公事用车数量显着减缩,节省了公车运转本钱。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近来发布的车改效果显现,全市公车总量由原先的10万余辆减为8万余辆,削减约两万辆公车,节省财政资金近3亿元。
第二招:粘贴标识
公车变革开端后,多地撤销了一般公事用车。但这并未从根本上根绝公车私用现象。
对此,2017年印发的《党政机关公事用车办理方法》指出,要采纳一些立异性手法来办理。其间,公事用车标识化就是办理手法之一。
媒体报导显现,到现在,已有31个省区市发动布置或已完结公车标识作业。
现在,全国各地公车标识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像北京、上海、广西等地选用公车贴标,即在公事用车前窗明显方位粘贴标识;另一种则是像浙江、天津、江西、江苏、湖北等地采纳车身喷涂。而公车标识的款式,各地也各具特色。
比方,北京市公事用车标识为椭圆形车贴,一致贴在车窗右下角,不同类别的车辆对应不同色彩标识,赤色是党政机关公事用车,黄色是事业单位公事用车,蓝色是国有企业公事用车,绿色是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事务保证用车。标识上还印有监督电话“12345”。
而四川则对所用公事用车都选用一致款式的标识:白底椭圆形,中心的“公事用车”4个字为蓝色,并标有监督电话“12388”。对9座以下(含9座)公事用车喷涂小标识,9座以上公事用车喷涂大标识。公车标识化,一方面更便于加强对公事用车的辨认办理,另一方面,在标识中标明监督电话也能够加强社会监督。
第三招:加多重监督“锁”
除了推广公车标识化外,多地还测验运用大数据、卫星定位等监管方法,让公车私用无处遁形。
北京已经在一切公车加装斗极导航功用,非作业时段运用、行进进入敏感区域都会主动报警。
哈尔滨启用的公事用车监督办理体系,运用“大数据+天眼”的组合形式,全面收集全市公事用车信息和交通卡口车辆流量信息,经过体系可对节假日、非作业日、非作业时间的公事用车出行次数、行进状况等相关数据进行归纳剖析和计算评价,然后监测到车辆是否存在违规装备和运用的状况,助力强化对违规装备运用公车问题的监督整治。
江苏张家港市运用市公事用车智能化办理渠道在线检查车辆运转轨道,发现不按规则道路行进,能够实时记录下来;发现有违规违纪问题,将对公车运用人员进行相应处理。
此外,为了管住公车的“轮子”,各地也出台方法,避免公车的置办和作废环节滋生腐败。例如,本年6月起,安徽省机关事务办理局会给每台公车核定编制、上“户口”,对车辆信息等建档立卡,并对整个公车的运用周期进行监管,一起对各职能部门的使命进行了科学的界定。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