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7-29 18:46:08
  • 阅读(13954)
  • 评论(11)
  •   在四川省巴中市城南的南龛山山顶,268块花岗石碑上刻着13万余名赤军战士的姓名。苍松翠柏间,这片全国最大的赤军碑林记录着雄姿英才的前史,似乎也叙述着将来。

      坐落川陕接壤地带秦巴山区内地的巴中,曾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基地。1932年,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苏区向西战略转移,于12月前进川北。在川陕边区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支撑下,红四方面军由入川时4个师的1.5万人开展到5个军的8万人之众,树立了4.2万平方公里的川陕革命根据地,一直到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开端长征手机电影下载

      “为了记住这段前史,让长征精力传承千秋。”1993年,时任巴中县人大常委委员的张崇鱼提出应该在巴中为红四方面军树立丰碑。从那时起,张崇鱼开端了寻访赤军将士的漫漫“长征”之路。他自费800元,寄出信函3000多封。因为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也没有专款支撑,这个进程反常艰苦。

      也是在1993年,经国务院同意,通江、南江、巴中、平昌四县组成树立巴中区域,老区开展从此翻开新篇章。

      “灯不亮,路不畅,通讯挂号座机讲,作业住宿靠租房。”巴中市前政协副主席梁廷寿回想,树立区域之初,全区户籍总人口310万,贫穷人口占60%;基础设备条件极差,全境仅14公里柏油路,70%以上的城镇不通公路,大都区域只要区域电网,乃至连居民生活用电也远不能满意。

      面临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区位条件,巴中区域行署敏捷提出“狠抓基础设备建造”的开展政策。

      “大冬季,全县11万多老大众,自个背上干粮和铺盖卷,在路上吃住,通过4个月关闭施工,咱们总算建起南江县第一条山区二级公路。进程十分艰苦,但干部群众一条心一股劲。”巴中市前人大副主任何茂兴在叙述南沙路的建筑进程时激动地说。

      1995年,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破土开工,但赤军史料的找寻作业仍在进行。“赤军家族不支撑、不信任,乃至告发咱们是常有的事。在外地只住5元一晚的地下室、小旅馆,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各种艰难并没有阻挠张崇鱼的尽力。21年间,他外出170余次,行程达70余万公里。现已78岁高龄的他,依然行走在寻觅赤军将士的“长征”路上。

      现在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从无到有,占地113亩,已建成红四方面军首要将领留念像园、留念碑长廊、赤军留念碑等13大碑区,共为赤军将士立碑4000多块,石刻赤军英名13万多人。

      在将帅碑林,记者遇到了一位前来上坟的退休职工黄先生,他的爸爸曾是红一方面军战士,生后安葬在福建。白叟得知巴中建起了赤军将帅碑林后,两年前专门将爸爸的墓迁到这儿。“能让爸爸持续和赤军在一起是我的愿望。”他说。

      树立区域后的20年,巴中市也不再是旧容貌。美丽整齐、设备完备的新农村在秦巴山区拔地而起;4条高速公路、1条铁路和行将开工的机场,打开了老区的“山门”,一大批公司相继落户这儿……

      “近20年巴中的改变可谓天翻地覆,但完成全部小康依然负重致远,这将是咱们在新年代的‘长征’。”何茂兴说。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

    24  收藏